

凍到入心入肺有根據
廣東人說:「凍到入心入肺」,在醫學角度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
40多年前,科學家已發現寒冷天氣會令血壓上升。其實普通人,把手浸泡在冰水中一分鐘,血壓也會持續上升兩小時。另外,冬天也有更多的心臟病發、中風及心血管病的病例。
2009年「內科醫學檔案」的研究顯示,法國超過8,800名長者,冬天比夏天平均收縮壓會高5mmHg。別小看這5mmHg,以往大型研究報告顯示,若收縮壓能降低5-6mmHg,或舒張壓能降低2-3mmHg,便能減少中風的長期風險達40%。
因此,遇上寒冷天氣時各位長者需注意:
1.保持警覺、量度血壓─可能你的血壓高情況只會在這個冬天首次出現。
2.保持體溫、穿足夠及多層輕便禦寒衣物。
3.避免戶外運動,如有職業需要,例如巡邏、農業,切記加倍小心。
4.小心使用傷風藥,因為有部份是含有偽黃碱,它會令血壓上升。
5.飯後一點酒,不能禦寒。面色紅潤、只是假象。原本流到核心體內的血液,改流到皮膚,實際核心體溫會更迅速下降。
6.浴室應有足夠保暖設施,洗澡前應先用暖爐或暖風機提升浴室温度,以免洗澡前後因過冷而血壓颷升。部份長者自我調節血壓的機能有障礙時,會令血壓回落期間跌破正常範圍,產生血壓過低。有不少長者因此而「中招」,導致冲凉期間暈眩、中風或心臟病發。要注意,水溫不可太熱,冲涼時間也不要太長,當然要避免冲涼前飲酒。
冬天小心哮喘病發
講完凍到入心,那凍到入肺又何解呢?大家都知道,冬天是哮喘、慢阻肺病及肺炎的高峯期。1996年芬蘭有一小型但有趣的研究報告顯示:寒冷空氣(-17℃)有兩個影響:
1.直接刺激面部皮膚,引致氣管收縮。慢阻肺病病人,首秒呼氣量(FEV1)能減少近9.5%。
2.高運動量期間,大量寒冷空氣進出肺氣道,也令氣管收窄,減弱肺功能。
因此,有慢阻肺病或哮喘的長者要注意:
1.除全身、包括頭部的保暖外,不要忽略面部,可考慮使用圍巾或寬鬆的面罩,提高吸入空氣的溫度及濕度。不要用口呼吸。
2.避免劇烈運動。
3.接受流感及肺炎璉球菌的疫苗注射。
黃慕蓮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