逮捕肺殺手慢性阻塞肺病
香港是全球第五長壽地區,男人平均七十六點三歲,女士平均八十一點八歲。
但要做個活得健康,無病無痛,享受兒孫福的長者,可能沒有幾個。年輕時吸煙飲酒消夜應酬,積下的「健康債務」,老來就要償還,甚麼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肺病等慢性疾病,陸續上場,所以有時說活得長久,可能是一種負累。
慢性疾病,會勞人心身,耗人錢財;其中的「慢性阻塞肺病」,更會令你吸一口呼一啖氣都恍如千斤重,咳嗽不斷,甚至要每日戴著氧氣裝置,才能安然度日。
這樣的「退休生活」,直至生命完結的一天才能結束,誰願意過呢?
七十六歲的鍾亦能先生,就是長年受著「慢性阻塞肺病」困擾,但卻一直未能揪出元兇,白白受苦多年……
今年年初,寒流將至,為確保老父健康,女兒特意為鍾先生買了張羽絨被。女兒的心意,做爸爸的當然特別窩心,即晚就興致勃勃的換新被來用。
但如此輕巧的羽絨被,竟然難倒鍾先生,任他如何用力拉扯,都似拉著幾十斤重物一樣,有心無力。
其實自去年十月以來,鍾先生一直咳嗽,不斷有痰,而且行兩步就氣促。從街市走回家,只需十五分鐘路程,但他卻要幾番休息,才能完成路程。這次更是連掀被都無力,恐怕不是小毛病。
「我從沒想過這是『慢阻肺病』徵兆,我戒煙四十年,肺有事都輪不到我。」鍾先生緩緩的道出發病疑惑。
無煙人生四十年
原來年輕時才十九歲的鍾先生,在船廠做維修,嘗了第一口煙後,就成了煙民。隨著煙癮加深,十五年來日抽三十支後,咳嗽及頑痰就日漸嚴重。終於有一次因患感冒去照肺,赫然驚見肺有陰影,才意會煙禍已至。
「當時才三十五歲,好怕有肺癆或肺炎,所以我十分著緊的看醫生。」鍾先生說。當年他乖乖的依照醫生指示,照X光、驗痰、檢查和服藥。
而他深知吸煙毒害肺部,所以下定決心,戒掉十幾年的煙癮。
鍾先生搣甩煙癮,可謂不費吹灰之力。原來照肺期間,因割痔瘡要入院三星期,經過三星期的無煙生活後,再將香煙放到嘴邊時,突然覺得香煙奇臭無比,就這樣的,四十年來不再沾一口。
「戒煙後,整個人覺得好輕鬆,不再咳嗽,不再有頑痰,好舒服。」
接著數年的定期照肺檢查,醫生始終未能為鍾先生查明病因,但由於肺部陰影未有任何變化,加上戒煙後咳嗽和頑痰現象又逐漸轉好,所以陰影一事,最後不了了之。
鍾先生其後轉到石礦場工作。在四周瀰漫著污濁空氣的工場,度過了二、三十年的歲月,賺到的是金錢,失去的卻是健康。
廿年毒氣先害心臟
原來鍾先生在十多年前因走路乏力、氣喘如牛、心翳胸悶,曾入院做心導管檢查,最後診斷為心肌發大,冠狀動脈被兩邊發大的心臟肌肉夾著。數星期後,又發現心律不正。
幸好病情尚輕,只需服藥控制病情,並在朋友介紹下,每日勤做「氣功步行法」,一年後心律回復正常,只需持續吃治療心肌發大的藥物即可。
再而侵蝕肺功能
「自從發現心肌發大後,醫生開始懷疑,可能連肺部都有問題。」這次他因走路氣促,掀被都無力往見醫生,經轉介由呼吸系統科專科陳真光醫生跟進,做了三個臨脇檢查,終於發現這麼多年來侵害他身體的元兇是——「慢性阻塞肺病」。
陳真光醫生解釋,第一,在聽診檢查中,發現鍾先生呼氣時,肺有鳴響聲;第二,在含氧量測試中,正常應該有九十八至一百度,但他只有九十度;第三,在吹氣測試中,以他年紀及身高來估算,肺「最高流速」(Peak Flow Rate)應該有四百度,但他只有二百五十度。種種跡象顯示,鍾先生的肺功能只剩下一半,所以走路乏力、氣促和咳嗽。
為看清楚肺功能衰退原因,鍾先生即時又再照肺部X光。不消半小時,陳醫生就能在黑白的肺片上,清楚的見到整個腫起來的肺部。為辨清肺氣腫因由,鍾先生再接受肺部「電腦斷層掃描(CT Scan)」檢查。
「雖然鍾先生當時沒有發燒或黃痰,初步否定他有病毒感染,但卻怕他是塵埃積聚的矽肺病,所以做CT檢查清楚。」陳醫生解釋,鍾先生曾經在石礦場工作超過廿年,有可能吸入極微細的矽塵粒,逐漸沉積在肺氣泡內,導致氣泡發炎,令肺部產生纖維化,及影響換氣功能。
結果三維的電腦掃描中,清楚見到鍾先生的肺氣泡囊明顯脹大,確定是「慢阻肺病」。
煙害長期積聚體內
陳真光醫生解釋:「『慢阻肺病』是因長期吸煙,及空氣污染幾十年累積所致,而鍾先生兩個高危因素都有,所以患病並不出奇。」
其實煙草的禍害絕對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的。像鍾先生雖然已戒煙四十年,但煙草的焦油、尼古丁等有害物質,會在體內長期積聚,戒煙後十至十五年仍有機會罹患各種肺疾病。加上他在可以致病的環境中工作超過二十年,使早已受損的肺功能傷上加傷。
或者你會問,「慢阻肺病」不像心臟病、癌病般,可以短時間內奪命,我為甚麼要怕它?請謹記以下數字:
‧醫管局○二年統計數字顯示,「慢阻肺病」已爬升至香港致命疾病第四位,全年約有二千人因此而死亡。
‧八十萬的煙民中,有五分一人亦已患上。全港病患者已達逾十六萬,當中十萬人更是中度嚴重程度,而且每年約有三萬五千人次需要入院。
‧「慢阻肺病」需要長年積累才會發病,所以病患者多是四十歲以上中年及長者。
支氣管發炎 肺氣泡腫脹
陳醫生指出,這是一種持續性呼吸道阻塞性肺病,因吸入刺激性物質,如煙、空氣及職業污染入體內後,就會激出發炎細胞,產生大量蛋白質酵素,因而刺激整個呼吸系統,包括氣管、支氣管及肺氣泡,長期受損後引起氣管收窄,導致呼吸困難、氣喘、咳嗽及多痰。
「如果病人同時有『慢阻肺病』的遺傳基因,或同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話,這就大大增加患病可能及病情嚴重性,不過機會只有少過1%,所以吸煙仍是主要原因。」陳醫生認真的解釋,正常人會隨年紀長而肺功能下跌,但吸煙會令下跌速度快三倍!
「慢阻肺病」主要病理分為兩類,第一類是「慢性支氣管炎」,是因支氣管壁受到焦油等刺激,導致不斷釋出黏液,過量的黏液令支氣管收縮,所以呼吸顯得困難。
第二類是「肺氣腫」,肺部由兩億個肺氣泡組成,當肺氣泡囊壁受到煙草,或空氣污染物刺激時,肺氣泡就會膨脹,肺部氣體交換表面面積減少,即無法吸入適量氧氣,也無法充分釋放二氧化碳,所以造成呼吸困難。鍾先生所患的主要是肺氣泡腫脹,因吸入氧氣不足致全身乏力,故出現「掀被都無力」。
重複病發 引致心衰竭
「患有較嚴重『慢阻肺病』的身體都有一個特徵,就是整個肺部呈水桶形。」陳醫生表示,因為他們的氣管收窄,吸入的氣不容易全部呼出,所以肺部氣體愈積愈多,導致負責呼吸的橫膈膜被壓下變平,大大減少呼吸上下活動時的空間,相對進入肺部的空氣進一步減少。所以陳醫生初診鍾先生時,從病人背景、病徵及異樣體形,就懷疑他患有「慢阻肺病」。
由於「慢阻肺病」的初期病徵,與感冒未清情況十分相似,病人因此而忽略,致病情拖到嚴重時才發現,像鍾先生見陳醫生時,肺功能只剩下三成,大大延誤治療時機。
所以陳醫生勸告各煙民或長期在高危環境工作的人,只要連續三至四星期以上久咳不癒,又出現白色或灰色黏液濃稠的痰,又或是較同齡人士容易氣喘,甚至身體靜止時亦覺呼吸困難的話,就要趕快見醫生,檢查肺功能。
如果未能及時在早期確診及治療,病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,逐漸失去肺功能。受損的肺功能,永遠不能復原,萬一他們再遇上上呼吸道感染,即使一個小感冒, 亦會導致肺功能又再一次損失。而每次發作,都會令肺功能逐次減退,病情就會不斷惡化,最後極有可能引致併發症,如肺炎、支氣管炎及肺結核感染等。
戒煙救肺 藥物減發作
對付「慢阻肺病」,「藥到」就可「病除」,不過治療的第一步,就是立即戒煙,遏止毒物再侵害。不過藥物治療目的,並不是根治疾病,因為「慢阻肺病」一旦患上,可以說就是一世,用藥亦是一輩子。
陳醫生解釋,用藥是要減少發作,避免急性病發作,及挽救餘下肺功能。藥物大約有四類,一是支氣管擴張劑,可以抑制支氣管收縮,令呼吸道擴張,呼吸能較為順暢。這類藥物主要是由口腔吸入的粉劑或噴劑,所以副作用較口服藥物低。
二是抗發炎藥物,屬類固醇藥物,一般可以用吸入方法服用以減少副作用。急性發作時則需要用較大劑量的口服藥,以盡快減低發炎徵狀,從而令肺功能得以改善。
三是祛痰藥物,慢性支氣管炎病人,常有又多又黏稠的痰,服用化痰藥物使他們易於咳痰。
四是抗生素治療,抗生素能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,當病人有急性發作而痰變多變黃時,醫生一般會給予抗生素治療。因應病人情況及病情,適合何種藥物、服用劑量亦會不同,但大都要服用三至四種藥。
病人要掌握服藥技巧,才能發揮藥效。
「陳醫生就是怕我不會用,初診時足足花了半小時教我吸,每次覆診又要正確示範後才能走,所以病情一直控制得幾好。」鍾先生說。
吸氧氣減併發危機
病情較輕的病人,可以單純用藥治療,但某些嚴重病人,診斷時已出現嚴重缺氧,所以不論在家或出外,都需要額外補充氧氣。如何才算是嚴重缺氧?當動脈血液氧氣低於五十五毫米,或血氧飽和度低於百分之八十八時,病人可能會出現其他足以致命的併發症,尤其是心肺衰竭,所以他們需要長期接受「氧氣治療」。
缺氧可能會導致心肺衰竭。陳醫生解釋,血液長期氧氣過低,導致組織缺氧,容易引起肺動脈收縮,及造成肺壓上升,右心室肥大,下肢腫脹,然後右心衰竭,最後死亡。有醫學研究顯示,「慢阻肺病」病人一天使用氧氣治療十二至二十四小時,不但能紓緩呼吸困難等病徵,更可減併發症致命的機會,存活率更有顯著上升,使用氧氣時間愈長,效果愈好。
這類嚴重病人,要購置一部座地筒形空氣壓縮器,把空氣中的氧氣高濃度的壓縮後,用俗稱「貓鬚」的空氣導管連接鼻孔,幫助吸入額外氧氣。如要外出,需隨身攜帶壓縮氧氣樽。
幸好鍾先生準時和正確服用藥物,並經常吸氧氣,病情得到良好控制。「我現在完全和正常人一樣,比後生過我的老人家,行得還要快。」鍾先生十分滿意用藥情況。
「其實,事後補救還是次要,最好的預防及治療方法,真的是切勿吸煙!」走出肺病困擾的鍾先生,如今樂於當上「慢阻肺病」代言人,教育大家。
搣甩煙癮四十年的鍾先生,現時聞到煙味會覺得奇臭無比,難以忍受!
慢性阻塞肺病的形成
- 空氣吸入肺部後,由肺氣泡進行氣體交換:氧氣進入,然後釋出二氧化碳。
- 因長期受香煙及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刺激,令肺泡腫脹,肺部氣體交換面積減少,無法吸入適量氧氣,也無法充分釋放二氧化碳,造成呼吸困難。
- 若不是出現連掀被都無力的異常情況,鍾先生也不會「的」起心肝檢查清楚,找出殘害身體元兇。
- 陳真光醫生指出,患上「慢阻肺病」的病人,呼氣和吸氣都會很困難,而他們用這個呼氣測試筒檢查時,其肺「最高流速」會比正常低很多。
- 患過心肌發大、心律不正和「慢阻肺病」後,鍾先生每日勤做氣功,呼吸新鮮空氣,病情得到良好控制。
分期病徵
輕微:經常咳嗽、少量痰、輕微呼吸不適
中度:咳嗽頻密、多痰、急步時呼吸困難
嚴重:咳嗽頻密、大量唾液、呼吸困難、容易倦、不能工作
空氣中的污染物會刺激整個呼吸系統,在長期受損害下會令氣管收窄和導致氣喘、呼吸困難等。
年前肺部功能差時,鍾先生在街市買菜後,在路上往往要休息好幾回才能回到家。
聽話用藥 勤做「復健」
患上「慢阻肺病」,除了要定時服藥外,如配合「呼吸復健運動」,會對控制病情有幫助。「就因為我勤做運動,現時的肺功能才可以維持正常,完全沒有雜聲呢。」鍾先生說。
鍾先生每日都做的復健運動,目的是改善呼吸困難,預防及治療併發症,以及減少上呼吸道感染,大大提高病人生活素質。
當中包括運動及呼吸兩大項。運動復健方法十分簡單,可以說只是模仿日常生活的動作,例如散步、舉手運動等動作。這樣就能增加肌肉運動量,特別是「慢阻肺病」病人出現問題的上肢肌肉。
呼吸復健更是重要,直接鍛煉日漸失去功能的肺部肌肉,加強呼吸組織橫膈膜的運動,加深吸入及呼出氣體量,改善因氣體積聚而谷脹的水桶身,相對又可以增加橫膈膜運動時空間,效果顯著。
鍾先生利用這條橡皮筋練習「呼吸復健運動」,現時其肺「最高流速」已回復正常。
病情嚴重的,要利用這個俗稱「貓鬚」的空氣導管,每日吸氧氣十二至二十四小時。
外出時要攜帶壓縮氧氣樽,而最右圖的三部,是家用氧氣機。
亂吸藥物 效用大減
原來很多病人對於噴劑的藥物,掌握不到「唧、吸、忍」的技巧,或是完全錯誤方法,致令進入體內的藥物少於一成,難怪效力不足。
陳醫生指出,藥物要吸入至肺部深處的支氣管內才有效用,並不是隨意噴在喉嚨內就完事。吸入噴劑藥物有三種方法,即是閉口吸入,張口吸入,及輔助器吸入。對於較年輕的病人,應張口吸入,而年紀大又不懂任何吸入方法的病人,最好有輔助器幫助下,就能輕鬆吸入定量藥物。
舊式噴劑雖則較便宜,但不容易使用,而且不環保(其壓縮氣含有CFC,會破壞臭氧層),所以有很多藥物已改為粉劑,粉末吸入方法十分簡便,只需按下掣,就可以混合一至兩種藥物,何時吸入都可以。效果與噴劑一樣,較適合年長病人,但價錢當然會較貴。
資料來源 : 東周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