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長者不容忽視肺結核
在一般市民心目中,「肺癆」(肺結核)病也許已像「粵語長片」一般,只是在老人家記憶中的歷史。事實上它仍是香港目前很普遍的傳染病,特別是在長者群中,它更是不容忽視!
根據衞生署的統計數字,近年香港每年仍有五千多宗新增的肺結核病例,平均每十萬人中有七十多個新患者,其中百份之四十是65歲以上的長者。縱使現今肺結核的藥物治療成效很高,65歲以上的肺結核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百份之七,較65歲以下高出四倍多。肺結核病在長者的死亡率偏高,原因之一是他們患有較多其他疾病、身體也比較虛弱;另一重要的因素是許多長者患病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的病癥,到了病情較嚴重及病症明顯時才被確診。此時縱使有適當的藥物治療,病者痊癒的機會也大打折扣。
肺結核病在極早期時可以是全無病癥的;只是病人在作身體檢查時/拍肺部X光片,偶然被發現患病。早期的病癥和一般呼吸道感染沒有大分別,包括有咳嗽、痰多、發燒、疲倦、胃口差等。許多早期病者往往被家庭醫生診斷為感冒或氣管炎,病癥也許會因相關的藥物治療帶來稍微舒緩。另外,一些長者會轉看中醫,因而令適當的診斷和治療一再被延誤。
長者是肺結核病的高危族,以下五種情況都與肺結核病有關,須多加留意:
- 糖尿病:這是長者群中很普遍的長期病患。患者感染肺結核的機會比一般人高,故此糖尿病患者須提高警覺:在首次確診糖尿病時,或在病情控制轉差時,都要考慮肺結核的可能性。
- 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人。
- 免疫系統失調人士:如愛滋病患者、癌症病人、接受化療或風濕性疾病特效藥物治療的病人。他們患肺結核病的機會均比常人高。
- 腎病患者
- 矽肺病患者
患有以上疾病的長者如持續有結核病的癥狀,如發燒、咳嗽、盜汗、身體虛弱,體重下降等,便應及早就醫,以確定是否患有肺結核病。除家庭醫生外,衛生署各胸肺診所,均可以提供結核患者診斷服務。這些診所無須醫生轉介,病人可自行預約就診,且無需收費。
各胸肺診所均有富經驗的醫生應診,大部份病人都可透過X光和痰涎檢查作出結核病的診斷。少數的病人或許要作進一步的檢查,如電腦掃描和支氣管內窺鏡檢查等。無論如何,及早檢查和診斷十分重要,能幫助肺結核患者及早治療,加速痊癒,回復健康。
王志方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