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的治療方案

友善列印版本

濕疹的治療方案

過敏性皮膚炎雖不可根治,但它可以透過藥物和避開誘發因素來控制。

多數醫生會用抗組織胺來減少痕癢及用類固醇藥膏來減低皮膚發炎。要有效控制過敏性皮膚炎,就需要減少接觸致敏物,和避開刺激因素,同時亦要掌握皮膚護理,保持皮膚濕潤及聽從醫生指示用藥。

換句話說,護理濕疹的原則是:

  1. 避開使病情惡化的因素
  2. 妥善護理皮膚,保持濕潤。
  3. 盡早治理繼發感染
  4. 使用合適外用類固醇治理惡化情況

皮膚護理

清潔和洗澡

  • 徹底清潔皮膚,小心輕抹,去除硬皮,如有細菌另類感染,應去除細菌污染物。
  • 使用的清潔劑,不論含消毒劑與否﹙消毒劑的效用短暫,因此洗抹清理會更為重要﹚,所用的都是要不刺激和低敏感配方,各種植物製劑﹙合成洗滌劑、水劑﹚均可使用。
  • 為嬰兒輕抹清潔皮膚,進行第一輪步驟時,最好不要把嬰兒放在浴缸內,放在換片墊上更為方便。再要仔細清潔一下,接着便要快速以溫水﹙攝氏27–30度﹚洗淨。
  • 在皮膚清潔方面,不少人都有錯誤的觀念,以為熱水澡可緩解痕癢情況,但其實熱水會洗刷皮脂,令水份更容易流失,皮膚反而因此變得更乾燥,令病情惡化。洗澡時間太久或是次數太多亦有同樣問題,防止皮膚變得乾燥,洗澡時間要短速﹙只用5分鐘﹚,最後才使用浴油﹙洗澡最後 2分鐘﹚。嚴重者更可隔日洗澡,而且愈快愈好,水溫亦不宜超過40度。
  • 歐洲皮膚專家於2012年建議,在洗澡時使用漂白水可抑制細菌;實驗證明,把半杯次氯酸鈉﹙漂白水﹚加至標準浴缸內洗澡,有助減輕兒童的濕疹痕癢。
  • 如有皮屑,可浸泡鹽浴,清除死去的角質層。

使用潤膚膏

乾燥皮膚是濕疹的一大症狀,皮膚屏障破損便會發炎。潤膚膏護理是濕疹持續治療的主要部分。潤膚膏使皮膚變得柔嫩,有助受損表皮恢復屏障功能,減輕乾燥所引起的痕癢,增加外用皮質類固醇的效用,並有助減少使用類固醇。潤膚膏補充皮膚表面的天然油份﹙異位性濕疹患者通常缺少這油份﹚,皮膚需要這天然油份才能防止刺激物,以及防止引致感染和過敏的物質進入,並把水份留住。不過我們須緊記,皮膚發炎時,如直接塗上潤膚膏,皮膚會抵受不了,因此必須先治理好嚴重的症狀。

  • 有關持續治療,要幫皮膚保濕,每日最少兩次塗抹吸水性為主的潤膚膏,例如5%尿素的潤膚膏。
  • 建議使用護膚膏、浴油、沐浴啫喱、乳劑或膠束液,增加保護作用。不論是那類產品,都要選用高品質的,即是那些接觸性致敏原含量低的產品,以及可以高用量使用的﹙幼兒可每周用上150-250克,成人每周可用上500克﹚。很多病人都會低估達至最佳效果的所需用量和次數。
  • 持續以全面潤膚膏護理﹙使用護膚霜、護膚膏、浴油及潤膚肥皂替代品﹚,有助達至最佳效果。
  • 外用潤膚膏通常於澡後直接抹在身上,澡後要輕輕抹乾身體,皮膚還有微濕時便要塗上潤膚膏。採用全棉質的毛巾來吸乾皮膚上的水份,不要用力抹。
  • 冬季時應使用多一點油脂成份產品,甘油似乎較尿素加氯化鈉配方較適用於皮膚;兩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丙二醇及含花生或燕麥等致敏原的潤膚膏,引致刺激皮膚,或增加皮膚敏感和過敏風險。
  • 粗羊脂引起的敏感程度很低,不過已證實,低敏感純淨羊脂引起敏感的機會是最小的。
  • 應按照體毛的生長方向塗抹潤膚膏,防止潤膚膏在毛髮根處積聚,這會導致毛囊炎。
  • 潤膚膏也會滋生細菌,以壓泵抽取可減低微生物污染的風險。瓶裝潤膚膏應使用清潔的抹刀或匙舀取,切勿把手指放入瓶內。不應與人共用潤膚膏。
  • 即使濕疹已受控制,也要持續為乾燥皮膚塗上潤膚膏。
  • 使用充足的潤膚膏可減少使用外用類固醇,潤膚膏的用量和次數應多於其他療法所用的。
  • 對大部分病人來說,潤膚膏與類固醇的用量比例應是10比1。
  • 不過如只使用潤膚膏,而沒有足夠外用抗炎治療,則很可能會傳開細菌和病毒感染,異位性濕疹病人在這方面承受較大風險。
  • 如在潤膚膏加入lauromacrogols等局部麻醉劑,有助打斷抓癢周期。﹙必須剪短指甲。﹚
  • 如在潤膚沐浴露加入消毒劑,有助減少細菌感染和滋生,但不可常用,除非感染範圍擴大或感染不斷,否則會引致抗藥性。以上資料引自2009年的英國專家指引。

表2:潤膚膏產品種類

種類 特點
潤膚霜、潤膚膏 產品要留在皮膚上。潤膚霜較潤膚膏更快滲入皮膚。
潤膚肥皂替代品 產品含潤膚膏成份,並有溫和乳化劑,可取代肥皂或其他清潔劑。
乳化潤膚浴油 產品含油和乳化劑,乳化劑的作用是把油和水混合。這種配方輕抹在皮膚上有清潔作用。
非乳化潤膚浴油 產品只含油,沒有乳化劑。油份在水面形成一層膜,沐浴後會留在皮膚上。
輔助潤膚膏產品 有些潤膚膏產品添加了止癢劑和消毒劑等成份。

 

敷料劑及濕敷治療

處理異位性濕疹時可選用不同敷料劑,視乎醫生建議。

表3:處理異位性濕疹的敷料劑

敷料劑種類 使用方法
乾敷敷料劑 用管筒型繃帶或縐紗繃帶作保護,例如,把油脂性潤膚膏固定在患處。
中等至嚴重的濕疹病人,如患處沒有感染,可按醫生指示,用乾敷敷料劑覆蓋患處,防止抓傷或抹去潤膚膏。
閉合式/半閉合式敷料劑 這些敷料劑包括透水氣的薄膜,以及水狀膠質敷料劑,可以用在外用制劑上。尿片、睡衣和睡褲也有閉合作用,有助皮膚吸收外用制劑。
含藥物繃帶 有時還可使用注入多種藥物的綿質繃帶。繃帶應以指定的螺旋形包裹,再在外面加上另一層繃帶固定位置。
這些繃帶只適用於四肢,不可在身軀或面部使用,因為藥物乾掉後,繃帶會收緊。

 

濕敷治療

有時醫生會建議使用濕敷治療。濕敷是用兩層管筒型繃帶覆蓋外用制劑,底層以暖水浸濕,擠乾水份後敷在塗有外用制劑的皮膚上;面層是乾爽的。不論日夜,也不論穿着睡衣或日間服裝,均可使用濕敷。濕敷物料有繃帶及衣物形式出售。

外用藥物

類固醇

濕疹病情因人而異,因此醫生的施藥不盡相同,不過主要都是使用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為主。

類固醇藥膏是一線藥物,可抑制皮膚的免疫系統,平衡皮膚的細胞。類固醇藥膏類別有許多,藥力有強有弱,要視乎病情用藥。類固醇藥膏不適宜用於潰爛或受感染的皮膚,以免拖延傷處的癒合。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,的確可能會出現副作用,藥力愈強,副作用相對亦會愈嚴重。不同的部位皮膚厚簿不一,藥力滲透的程度亦各有不同,因此小心選擇類固醇藥物是十分重要。很多家長都聞類固醇色變,類固醇雖然有副作用,但卻是最有較的治療藥物。類固醇的種類、使用的份量及位置這三個因素決定其作用及副作用,只要依醫生處方,選擇適合的類固醇藥膏,就可將副作用減至最低。在有需要時,早一點使用,有效迅速消炎,以免因延誤,令致劑量加重或療程加長,得不償失。

非類固醇

除類固醇藥膏外,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藥膏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,可用以調低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,適用於超過兩歲人士,尤其當類固醇藥膏無效或有嚴重副作用時,但價錢亦相對較高,而且必需經專科醫生處方。

其他

另外、在極少情况下,如遇嚴重及急性發作,醫生可能會處方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協助治療,可讓患者迅速消炎止癢,而長期口服類固醇則用於嚴重全身性治療,由於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,因此容易出現過濾性病毒、細菌、真菌等感染。

如果皮膚出現出水問題,醫生會使用高錳酸鉀幫助消毒及收水;若出現感染,便需要使用抗生素。

其次亦要避免抓傷皮膚,若皮膚發炎處出現抓傷,醫生會處方外用抗生素藥膏,避免皮膚受到細菌感染,如情況嚴重,則可能須要使用口服抗生素。而抗組織胺藥物則可在病發期間舒緩痕癢,以減低因痕癢而抓傷皮膚。只是抗組織胺藥物亦有其副作用如使人昏昏欲睡、口乾舌躁等,使用時要留意。

如果不治理過敏性皮膚炎,患處會持續痕癢,會令因抓癢而產生皮膚傷害,及繼發性的細菌感染。痕癢可影響病者的睡眠,患處亦會因長期抓癢而令皮層加厚。另外孩子會被其他兒童或成人取笑,而有心靈的不安。所以患者一定要看醫生和遵照醫生的吩咐。